有时候觉得真奇怪,别人意见不一致,觉得不舒服,你连一句中立的解释都不许,这不是很反人性吗?
于是对话双方都觉得自己被冒犯了,又或者是自己“让步”了,开始过度压抑自己的情绪,最后闹得很不愉快。

4、主观评判:“你这明明就是不重视我!”
带着主观推测的评价,是大部分暴力沟通的根源。
很多人都搞混了事实和评价,以至于谈话中急于抛出主观结论,却忽略了事实本身。
比如,你今天上班迟到了。
于是你的老板说,你怎么又迟到?还有没有把工作放在心上?是不是不想干了?
这就是一个很主观的结论。因为你可能只迟到一次,也可能因为昨天加班太晚,怎么一到老板嘴里,就变成“总是”,变成“没放在心上”呢?
又比如,有天你回家,发现男朋友把门反锁了。
有些人会这么说:“你是不是故意把我锁在外面的,对我很不满意是吗?”这就是主观结论。
他解释说是进门顺手就反锁了,没有及时出来开门。
你是不是会很生气,觉得他肯定是在敷衍?
可重点是,你是在解决问题,不是在证明对方没用。
哪怕对方看起来再不尊重,你也可以先把事实说完,给他一个解释的机会。
也许他也很不好意思呢。
无论多客观的事实,一旦加上主观的,偏负面的评价,就很容易激起对方的对抗情绪,渐渐远离了沟通的目的。

03.我们如何说话才能不伤感情?
沟通,本身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的。
怎样才能做到心平气和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呢?
《沟通的艺术》中,提到了一个万能的模板:知觉检测法。
首先减少自己脑补的部分,陈述原本的事实,然后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询问对方自己对不对,并减少钓鱼提问。
我合租的舍友,就把这个方法用得滚瓜烂熟。
有段时间,我下班很晚,开关门的声音有点大,吵到了她。
但她没说:“你怎么那么没礼貌”,而是:陈述事实:“我感觉你开关门的声音有点大。”
减少脑补:“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在生气,还是心情不好才这样,”
正确表达:“但是门的声音太大,我觉得有点怕。”
安抚情绪 / 询问自己对不对:“不知道我猜得对不对,最近感觉怎么样?有心事的话可以跟我说的。”
减少钓鱼提问:什么是钓鱼提问呢?
简单点说就是送命题:“你是不是没把我放眼里?”
回答是,那你就完蛋了。
回答不是,对方可能会问, 那你解释解释为什么,别给我找借口。
无论听话的一方怎么回答,说话的一方都不会满意。
他并不想听对方解释,只是想发泄自己的情绪而已。
而我舍友所提出来的问题,却不是针对我本人的,不带很强的情绪,仅仅是想解决好这件事情。
我感到被尊重,被关心,意识到了我的问题所在,并且无痛改正。
这就是非暴力沟通的一种。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其实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