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想听否定的话啊,肯定是希望别人夸自己的。
可是缺失的边界感,让很多亲密关系里的人以为 “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只要出发点是为你好,就可以肆意打压你。
这类句子往往给人的暗示就是“你不行,你不对”,长期在打击和贬低中成长的人,有时候明知道不是自己的错,也常常都会陷入强烈的自我否定之中。
每个人都会批评,不理解他们为什么一件简单的小事都做不好。
但很少有人去想,恰恰是因为他们没把事情做好,才最需要鼓励。

2、甩锅辩解:“我不是那个意思,你怎么老钻牛角尖。”
另一种常见的暴力沟通模式,是被动型攻击。
这种模式,常见于两方关系不太均衡的时候。比较弱势的一方受到攻击,会感觉到愤怒,但他不一定会选择表达,只会脸上笑嘻嘻,心里 mmp。
举个例子,妻子让丈夫去洗碗,他要么忘了,要么洗不干净,要么找很多借口推脱。
这时候妻子就生气了,觉得他没把自己的话放心上,但丈夫无奈“我真的不是那个意思啊,用得着这么大惊小怪吗?”,就能摆出无辜的样子来逃避责任。
他的道歉非常真诚,但是行动却十分诚实。一边说着自己不是那个意思,先平息住你的怒火,一边在行为上又不做改变,演技不够好,让你一眼就看穿,特别招人烦。
被动攻击,有时候是一种人际策略,甚至会融入到一个人的性格里面。你不太容易立即意识到他出现了这种情况,更难找到理由去反击,就算说他们,也像一拳打在棉花上。
与此类似的,是回避型沟通。
无论是打击贬低还是甩锅辩解,都建立在你们之间有交流的情况下。最麻烦的是,他直接来一句 “算了,不想解释”拒绝沟通。
毕竟,他们真的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做,反而显得你一直在无理取闹。
但逃避也好,隐忍的愤怒也好,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洛阳青少年心理咨询(厌学逃学、网瘾手机游戏、考试焦虑、人际关系、青春期叛逆早恋、情绪失控发脾气等)
3、威胁攻击:“你是不是想气死我?”
很多人特别接受不了的一点是,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讲情绪。
你说,我真的很伤心,我觉得这件事不应该是这样的。
他说,你别烦了,你是不是想气死我?
你看,这对话还能怎么继续?
萨提亚沟通模式中,有一种“指责型沟通”。有些人会通过指责别人,攻击别人,来证明自己没错。
前段时间,有一位网友,因为买了灰黑色的床单,被妈妈连续发微信骂了几个屏幕。
“你是希望我早点升天是不是?”
“我做错了什么,你要这样子惩罚我。”
责备,挑剔,命令,反对,攻击...... 这种沟通模式,会让听话的一方觉得十分不舒服。
这种威胁性的沟通,其实就是一种粗暴的忽视。只在乎表面的问题,却没有照顾到对方的内心状况,更加没有尊重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