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要用耳朵和心,不是嘴巴和动作。
你甚至都不需要任何安慰,只是发出某些语气词,传递你在听并鼓励他多说。
比如:“奥”、“嗯”、“是的”、“这样啊”、“唉”、“真是的”、“的确如此”、“然后呢”之类。
总之,他的倾诉只不过就是为了让你允许,允许他可以纠结,允许他可以难过,允许他对自己不满而不用愧疚。
第二,传递,你不需要他。
既然知道内疚的本质是分离,那么就必须传递“你不需要他”。
做到这个很难,因为你需要他。但要区分是你需要他这个人,还是需要他变得更好,若是后者,他必然内疚。

洛阳心理咨询专业机构(青春期叛逆、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夫妻情感、婚姻问题、婆媳关系、产后抑郁等)
告诉你两个小窍门:
1、把你的期待和他的选择一起告诉他。
比如:“妈妈想让你考北大,但这是我的需要,你完全可以自行决定”。
这个表达反映了两点:
第一,决定权在你,你可以选择满足我也可以选择不满足我;
第二,妈妈明白自己的需要,她能为需要不被满足而负责,不要你替他承担。
2、告诉他,你有可为也有可不为。
比如:我和你爸能做的就是给你提供安全的家庭氛围,学习上的事要靠你自己。
这个表达很有力量,立马明晰了界限,并非常清楚的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可不为,谁都不必而为对方内疚。
看起来,这样认真的谈话会让孩子(和你自己)有点失望、失落,但孩子潜意识是满意的,因为为人父母,你给了他最最珍贵的品质:
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不用为他人负责、内疚,哪怕是你的父母。

注:文中图片及部分内容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们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现在的生活条件这么好,孩子还会出现心理问题?
父母们百思不得其解,要什么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就差把一颗心掏出来全给他们了,怎么就非得要死要活,跳楼自杀呢?
心理学中,当一个人出现了问题,需要看他周围的环境,当一个孩子出现问题时,就要看他的家庭。
不懂心理的父母,只会苛责孩子,我已经拼尽了全力,为什么你还是这么叛逆、不懂事,一定是你(孩子)的问题,我没错。
懂心理的父母,会从自身出发,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懂得顺应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就像人格的发展过程,如果顺序颠倒,孩子就需要用一生来治愈。
做一个懂孩子心理的父母,比提供物质保障更重要,千万别等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再后悔没有早点学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