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答案

汇智心理 助力幸福

HUIZHI COUNSELING

警惕-孩子叛逆背后的隐形“毒药”--洛阳青少年心理咨询专业机构
来源: | 作者:汇智心理 | 发布时间: 2023-03-21 | 3964 次浏览 | 分享到:

 

现在他的感受则是“懊恼与羞愧”,他会觉得很脆弱,因为脆弱的暴露被妈妈评判了。

 

你很奇怪,总忘记从前好的亲子情景,总记得坏的情景,并由此被欲望裹挟而焦虑,为了化解焦虑,投注给了孩子“高期待”。

 

期待越高,孩子内疚感越强,当今社会本身就没给孩子留足够的宽容,若孩子在家也无法获得接纳,你让他怎么活?他怎能不内疚?

 

第二,牺牲型养育。

 

表现在两个部分:

 

不断传递一切都是为孩子好。

 

总在孩子面前情绪不好。

 

对一个人好不好,是要去问问这个人的,而不是你说了算。

 

让他吃肉是为他好、让他学英语是为他好、让他九点睡是为他好、不让他玩游戏是为他好……

 

也许你知道,一切“为他好”都是在为自己解脱,要不然呢,如果你承认自私,那不更激发你的愧疚感吗?

 

很多孩子坦言:“我觉得我应该照顾妈妈,她太不容易了”,每当听到这句话,我都不寒而栗,我的脑海中都会浮现这样的画面:孩子像个大人一样站在旁边却手足无措,而他的妈妈正在哭泣。

 

千年来的愚孝是集体无意识,至今还在影响一代又一代人,“孝顺父母天经地义”让孩子学会了敏感。敏感觉察父母情绪,并加以照顾来履行孝顺的天职。

 

采用的策略不是端杯水,而是“变得更乖”,因为“百孝顺为先”。很乖的意思就是“顺从”、“听话”,就是:

 

“我不需要听我内心的话,而是要听你的话”。

 

第三,过度讨好孩子。

 

你有过这种感受吗:被人不计报酬的对待,各种对你好,你什么都不用做,他们不要你任何付出,只要对你好。

 

被这样对待时间一长,你就会感到“欠他的”,会不自觉想去“报答他”,孩子尤其如此。

 

最不济,孩子会对自己过高要求,他只能让自己更优秀来报答你,可谓“好好相报何时了”。

 

你不是孩子身上长出来的手,每个人都有为自己情绪负责的权利,只要你不是过于打压和忽视,没必要刻意讨好。

 

现实中,过度讨好正是早年控制孩子的补偿,或者是自己还是孩子时被控制的投射性补偿。

 

如此看来,你走了两个极端,早年没把孩子当孩子,现在也没把孩子当孩子,他只不过是你缓解愧疚的工具。

 

话说回来悖论的是,当孩子开始叛逆(辍学、对抗、生病、网瘾),你又必须要用对待4、5岁的孩子那样对待他,而不是14、15岁。

 

本文一开始就说了,独立的前提是依赖,若你没能给孩子足够好的依赖,无论多大,他都会退回来跟你要怀抱,补上那一课的缺失。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