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答案

汇智心理 助力幸福

HUIZHI COUNSELING

这3种父母像蛀虫,不知不觉就“蛀空”孩子的未来!
来源: | 作者:汇智心理 | 发布时间: 2023-12-26 | 2585 次浏览 | 分享到:

半个多世纪的追踪,残酷解释了阶层壁垒有多难打破:

从小看《金融时报》的富裕家庭的孩子,成长后依然会走上精英之路,垄断社会上的优质资源,贫穷家庭出身的孩子依然重蹈覆辙,为活下去竭尽全力。

图源网络,侵删

有一句话说:“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了他的一生。”

其实,父母的格局,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们从小到大,一定多多少少听过类似这样的话:

“学画画可以当饭吃吗?”

“做好你自己的事,我们跟别人家没法比。”

“女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嫁个好人,你读再多的书,还是要嫁人!”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不用考试,就觉得可怕。”

之前有一部名叫《出·路》的纪录片,其中一名主人公,是来自甘肃白银市会宁县的马百娟。

“上学要打工,不上学也要打工,为什么要上学?”这是影片一开头,女孩的父亲说的。

马百娟很小就开始帮家里分担各种事务,直到10岁才被允许上学,然而三年后,她就辍了学。

在外打拼几年无果,最终无可奈何回到家乡,年仅16岁,就嫁给了自己的表哥。

“除了嫁人,再没有别的出路。”父亲谈到她的未来,她在一旁沉默。

在农村,很多人认为女孩子读再多的书也没有用,反正“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也不能为父母养老送终。

可同样是在这种封建思想环境下的人,红河县驾车乡牛威村的李安周和妻子,还是坚持送3个孩子读书,哪怕四处借债,长年在外打零工。

在父亲的鼓励和支持下,2016年9月,放下思想包袱的大女儿李飞花考取德宏师专。二女儿在2019年,以526分被楚雄师范学院录取,圆了大学梦。

“再穷也要供孩子们上学”,这个哈尼汉子的坚持改变了全家人的人生。

《什么是教育》的书中有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动摇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在这个各种社会资源逐渐趋于垄断的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不是一个定理,而是一个魔咒,深深地禁锢着一些“命运的软弱者”。

更多时候,扼杀奇迹的不是残酷的现实,而是被现实压垮的信念。

图源网络,侵删

4.教育孩子,也是在让父母成长

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深以为然。

孩子是一张白纸,父母是作画的人;孩子更是一面镜子,照见父母的人生格局和思想境界。

所以,当你发现孩子出现问题,请先反思自己。

成绩和分数固然重要,金钱和价值也很重要,但如果孩子的心灵都是残缺的,无论这些身外之物再多,他们的内心终究有一个要用一生去填补的大洞。

图源网络,侵删

这正如育儿专家阿黛尔·法伯所说: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