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答案

汇智心理 助力幸福

HUIZHI COUNSELING

开学一个月医院青少年和儿童精神科爆满:究竟要不要带孩子去精神科?文末答案告知你!
来源: | 作者:汇智心理 | 发布时间: 2023-10-30 | 6914 次浏览 | 分享到:

这几天,刷到一个让人很惊诧的新闻:
儿童精神科医生林红,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说:
开学一个多月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儿童精神科就已人满为患。

图源网络,侵删

其实,早在开学前几天,儿科专家们就念叨说:我们就要忙得不可开交了。开学两周后,门诊果然变得非常忙碌,家长们拖着各种心理问题的孩子来求诊。等到开学一个月后,儿童病房进入住院高峰期,有时一床难求。 

这不是一时的现象中科院心理就曾发布过一组数据:

图源网络,侵删

小学阶段:抑郁检出率为10%—13%; 初中阶段:抑郁检出率为25%—30%; 高中阶段:抑郁检出率约38%。

这样的现象,这样的数据,让人不得不深思:
为什么近几年,那么多孩子的精神会被压垮呢?
通过女孩小黎的故事,或许你能从中找到答案。

图源网络,侵删

01.小黎来自上海的一个中产家庭。
她因抑郁症休学在家,服药半年后被家长逼着上学,去学校第二天就爬上窗台想自杀。
被问起“对这个世界没有一些留恋吗?”
她脱口而出“没有”。
生活中,她除了学习,其他一切都被家长冠以“不务正业”。
从二年级开始,她就被告知:“要在课外多学一点,不然小升初就考不到好初中,然后考不到好高中、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你这辈子就完了……”
整个小学阶段她不敢怠慢,努力让自己保持前几名。
升入初中后,为了不被同学甩在后面,她经常熬夜学习到两三点,睡眠不超过4小时。
因睡眠不足,她注意力慢慢不集中了,成绩开始下滑,这导致她越发焦虑,于是晚上熬夜更晚,如此恶性循环。
她最终患上了焦虑症和抑郁症,严重时,一提笔就会呕吐,幻想自己能就此死去。
休学在家的日子里,她梦到成绩不好的学生被扔到尸体堆里,自己差点就被扔进去了。
她曾计划死前一周写日记,她打心底里觉得:“如果我死了,他们都有责任,他们每个人都逼过我。”
小黎的悲剧其实是很多中产家庭的缩影:孩子像是被上紧了发条,每分每秒都在被意义化、价值化。  

孩子因此赢在起跑线上吗? 

并没有。
中产父母努力鸡娃,可最终并没有把他们送进清华北大,而是精神科。
就如北大教授刘擎说的:内卷是要付出代价的。
焦虑式养娃、盲目式抢跑,最终消耗的是孩子的能量与活力。
中产父母鸡娃靠两个字,一个是”,一个是“”。 砸钱,砸学区房,砸补习班,砸出去的钱成了压在孩子身上的五指山。 刷级,琴棋书画各种考级考证,最后刷出一个失去灵性的孩子。 

这些中产阶级家长鸡娃的套路,该换条道走了。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