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通过生病,表达无法消化的情绪 一位叔叔有着多年的胃病,经常被胃酸、胃痛折磨。他胃痛时,总是手捂着胃,弯着腰,一脸痛苦的表情。他和婶婶的关系也不好,但跟上面那对夫妻不一样的是,他们之间不仅没有争吵,还没有沟通,甚至很少听到他们交谈。

婶婶的脾气特别怪,一点事不顺心就会默默流泪,或者拿起剪刀剪衣服、被子。叔叔不敢招惹婶婶,总是默不作声,远远地看着、躲着、让着。叔叔心里很憋屈,也很苦。 他平时很沉默,什么话也不说,跟亲戚们也不交流,大家问他过得怎么样,他都是点头搪塞过去。但一到逢年过节,家里的男人们喝酒,叔叔就会抢酒喝,让自己喝醉。喝醉之后他就会呕吐,吐在床上、被子上,一边吐一边骂:“没用的东西,要你干吗!” 他们没有小孩,因为婶婶不能生育。叔叔心里对婶婶不能生育这件事情一直非常不满。他想要自己的孩子,喝醉酒时就会说:“我不能断子绝孙啊!” 叔叔的个性软弱,对婶婶又有依赖,他对婶婶的怨恨,常年都不能也不敢表达。这些怨气被他生吞活剥地吞下去了,只有在喝醉之后,才能以激烈的方式得以抒发。 婶婶的性格忧郁寡欢,行为极端。每次叔叔喝醉之后,他们都会大闹一场:摔盆子、摔碗、剪衣服、剪被子……闹得不可开交。无论是喝酒,还是忍气吞声,都会给胃带来伤害。
喝酒给胃造成有形的伤害,怨恨的情绪给胃带来无形的伤害。叔叔喝醉后和婶婶的“大闹一场”,是他们之间的交流方式。他们在大闹中,通过对骂进行不多见的交流,通过厮打进行少有的身体接触。 他们平时的相处模式,让激发的强烈情绪就像一整块肉,没有经过咀嚼,就直接吞下去,堵在胃里,无法消化,造成胃胀气,对胃造成伤害。胃不能吸收没有咀嚼过的食物,也不能消化未经处理的强烈情绪。 牙齿咀嚼是释放攻击性的过程,缺乏咀嚼的食物,没有消化的情绪,直接把攻击性的任务留给胃,让胃来承担,给胃带来沉重的负担。 胃在消化没有咀嚼过的食物和情绪时会分泌很多胃酸,形成胃病。胃部经常胀气、有胃病的人,除了胃本身的问题外,还可以从自己如何处理情绪入手想一想,是不是自己吞下了太多无法消化的情绪。

-03-什么样的人格特质容易形成胃病 有胃病的人,不能吃硬的东西,流质、煮烂的食物最适合他们。
这些食物的特点象征着攻击性得到处理。他们惧怕冲突,不愿意与人发生冲突,渴望没有冲突、其乐融融的童年时光。 胃不能承受压迫感,不能受到任何刺激,如过冷过热、辛辣、烟酒等,象征他们不能接受新观念,不能接受挑战,自体脆弱、固化。 有胃溃疡的人,是把不能向外表达的攻击性转向自身,用消耗身体的方式表达攻击。胃溃疡是消化胃壁本身的结果,就是要把自己消化掉,有活剥自己皮的感觉。这听上去很恐怖是不是? 叔叔的胃病就是十二指肠胃溃疡,胃痛,胃酸多。他人很瘦,脸色蜡黄,无精打采,用苟延残喘来形容他,一点都不过分。只有喝了酒大闹的时候,他才有精神。他在消耗自己,要把自己消化掉。 胃溃疡患者人格层面都有依赖性,需要被人照顾,像婴儿依赖母亲般渴望安全感,渴望被爱、被支持。 叔叔和婶婶早就开始彼此折磨,在一起痛苦了这么多年,却没办法分开。好像总有很多现实问题,像婶婶有病、叔叔不能背信弃义等,让他们不能分开。 其实,只是他们没有分离的能力。依赖性的人是没有独立人格的,他们宁愿守着一份让人痛苦的关系,也不愿意离开这个可以依赖的人。 胃是容纳的。塞进嘴巴里的,嚼烂的、没嚼烂的,胃都接收。胃容纳的不只是食物,还有压抑的、无法消化的情绪。 负面情绪对胃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当然还会对其他身体部分产生影响,造成卡堵。当我们借由身体的疼痛、不适,觉察到我们的情绪,也就能进一步释。虽然情绪看不到、抓不着,却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围绕。每个人都离不开情绪,每种情绪都有它的意义。 不流动的情绪,困在身体里,生命逐渐干涸;流动的情绪,向外散发,绽放着你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