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答案

汇智心理 助力幸福

HUIZHI COUNSELING

“养废”一个青春期孩子究竟有多简单?-洛阳心理咨询专业机构
来源: | 作者:汇智心理 | 发布时间: 2023-04-01 | 4824 次浏览 | 分享到:

 
另外,情绪化还会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导致偏爱刺激性的活动。
青春期女孩喜欢悲情韩剧、言情小说,男孩爱电竞、滑板等,都是这个原因。 
也就是说,青春期孩子“不听话”、“爱冒险”背后,不是翅膀长硬了,变坏了,而是生理因素 
我们千万别因一时的不认同、不愉快就给孩子扣上“不懂事”、“叛逆”、“学坏”的帽子。 
2. 青春期问题行为,是养育问题的滞后反应。 
有家长说,只普通叛逆还说得过去,像“打架、逃学”等总不能也是正常吧? 
李玫瑾教授是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的专家,曾有一位外交官朋友向她求助,说自己因为16岁儿子的行为问题,苦恼到想自杀。
李教授回复:“孩子不用来找我,大人来就可以了。” 
在她看来,孩子的问题,通常是家长造成的,青春期问题不过是养育问题的滞后反应。 
孩子不会一下子变成另一个人,中间一定隔着漫长的过程。 
如果父母在3岁前,没和孩子建立安全依恋,在青春期,想对孩子发挥影响力,自然很难;
如果从小没有给孩子传递正确的观念、培养良好的习惯,这时再纠正,也很麻烦。
家长若再错误干预,孩子的问题行为,只会更加突显。 
所以,本非一朝一夕的事,家长想一次性解决,或把问题全归咎于孩子,都不现实。 
青春期问题行为,从家长角度看,仿佛出在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身上,想方设法让孩子改变;
但换到孩子视角,或许他们也正苦恼于有个“糟糕”的原生家庭。 

 

青春期最好的保障是走进孩子的内心
心理学者曾奇峰曾提出一个观点,孩子如果到了叛逆期,父母做什么都没用。 
这句话道出了很多青春期家长的痛苦和无奈。
其隐含的深意是:
家长若坚持以往的认知观念和教养模式不变,那说再多,做再多,都无济于事。 
孩子的种种“不听话”行为,已是对不恰当养育方式的最激烈反馈,家长们要有所觉察。 
应对青春期最好的策略是:孩子变了,父母也需要改变。 
1. 改变对孩子行为的看法 
“黄多多染发”和“李嫣比基尼照”曾遭到无数恶评。

洛阳心理咨询专业机构(青春期叛逆、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夫妻情感、婚姻问题、婆媳关系、产后抑郁等)

有网友说,她们是“自甘堕落”、“没有家教”,甚至对她们进行“荡妇羞辱”;
稍微理性点的也“好心”告诫,“十几岁的女孩,就要该有十几岁的样子”、“家长还是该管管”。 
其实,无论出于好心还是恶意,都不应该将青春期孩子的普通行为,上升到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