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答案

汇智心理 助力幸福

HUIZHI COUNSELING

原生家庭的伤是如何影响婚姻关系的(2)
来源: | 作者:汇智心理 | 发布时间: 2025-08-26 | 716 次浏览 | 分享到:

丈夫最初可能欣赏妻子的能干,但逐渐感到被束缚、不被信任、没有空间和自主权,像被“监视”和“管理”。

丈夫可能消极抵抗(拖延、敷衍、隐瞒)或爆发激烈反抗,指责妻子“像我妈一样控制狂”。妻子的控制欲可能源于对失控的深层恐惧,丈夫的反抗则加剧了她的不安全感,形成控制-反控制的循环。

 

案例4:过度牺牲付出的妻子 & 理所当然的丈夫‌

 

原生背景:

妻子:‌ 母亲在家庭中扮演无私奉献、牺牲自我的角色(可能源于传统观念或平衡父亲缺位)。女儿被教育“爱就是付出和牺牲”,“好女人要照顾好家庭”。表达自身需求被视为自私。

丈夫:‌ 成长环境可能默认了这种“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

婚姻表现:

妻子包揽几乎所有家务、育儿,压缩自己的时间、爱好甚至事业,默默忍受疲惫和不满。

丈夫可能习惯了这种模式,觉得理所当然,很少分担家务或情感支持,甚至对妻子的付出视而不见。

妻子内心积累巨大怨气,可能在某次小事上突然爆发激烈指责(怨恨积累的结果),或通过身体不适、抑郁等方式表达。丈夫此时感到困惑和委屈(“平时不都这样吗?”)。妻子觉得委屈不被理解,丈夫觉得无辜被攻击。

这种模式复制了妻子原生家庭中失衡的角色分配和自我牺牲的“爱”的定义。

 

案例5:猜忌与控制——源于被背叛的信任创伤‌

 

原生背景:

妻子(猜忌方):‌ 童年经历父亲多次出轨,父母因此激烈争吵甚至动手。母亲长期处于痛苦、怀疑和怨恨中,经常向她哭诉或盘问父亲的行踪。她目睹了信任被彻底摧毁的痛苦后果。家庭氛围充满不安全和背叛感。

丈夫(被猜忌方):‌ 可能来自相对稳定的家庭,或自身行为无实质问题。

婚姻表现:

妻子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对伴侣的忠诚度有根深蒂固的怀疑。她会‌过度解读‌丈夫的行为:晚归几分钟、手机响、与异性同事的正常工作交流,都可能触发她的强烈焦虑。

她可能采取‌控制行为‌:频繁查岗、检查手机/通讯记录、限制丈夫社交(尤其避免与异性接触)、要求丈夫随时报备行踪。

丈夫最初可能尝试解释、顺从以平息妻子的担忧(‌安抚讨好‌模式)。但长期被监视和不信任,会感到窒息、不被尊重、委屈甚至愤怒(‌被激怒反抗‌模式)。

丈夫的愤怒或疏离(“你爱信不信!”、“你这样我很累”)会被妻子解读为“心虚”或“不爱了”,‌印证‌了她内心“男人都会背叛”的信念,猜忌和控制进一步升级。即使丈夫没有不忠,婚姻也因缺乏基本信任而岌岌可危。

 

案例6:过度苛责与完美主义——源于高压与控制‌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