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答案

汇智心理 助力幸福

HUIZHI COUNSELING

家长如何判断青春期孩子缺乏自信?
来源: | 作者:汇智心理 | 发布时间: 2025-07-19 | 186 次浏览 | 分享到:

洛阳心理咨询专业机构 洛阳青少年心理咨询 洛阳婚姻情感咨询

四、行为选择与主动性

犹豫不决,害怕做决定:‌ 面对选择(即使小事如选餐厅、买哪件衣服)时表现出极大的困难,担心选错,需要反复征求他人意见才能做决定。

缺乏主动性:‌ 很少主动承担任务、提出想法或寻求新机会(如竞选班委、参加兴趣小组、尝试新运动)。习惯于等待别人安排或指派。

目标设定过低或模糊:‌ 倾向于设定非常容易达成的目标(确保不会失败),或者设定模糊、不切实际的目标(为可能的失败找借口)。

例: “这次考试及格就行”(明明有能力考更好);“我想成为明星”(但没有具体行动规划)。

五、情绪状态

经常表现出焦虑和紧张:‌ 尤其在面临新的情境、挑战或评价时(如考试、表演、社交活动)。

情绪低落或易怒:‌ 可能因自我怀疑和挫折感而显得情绪低沉、无精打采,或因一点小事就发脾气(自卑感有时会以愤怒形式表达)。

身体信号:‌ 持续的紧张可能导致躯体化症状,如经常头疼、胃痛、失眠(在压力情境下尤其明显)。

六、对反馈的反应

对建设性批评防御性强:‌ 把任何建议或指正都视为对其个人的否定和攻击,辩解、抵触而不是尝试理解。

对正面反馈无感或否定:‌ 如前所述,难以接受表扬。

 

关键判断要点:

 

持续性:‌ 这些表现不是偶然发生一两次,而是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

多方面体现:‌ 自信缺乏往往会在多个生活领域(学业、社交、兴趣、家庭互动)同时或交替出现症状。

影响功能:‌ 这些表现已经开始干扰孩子的正常学习、社交或情绪健康。

对比观察:‌ 留意孩子与其同龄人相比,在应对挑战、表达自我、社交主动性等方面是否有明显差异。

 

家长如何做?

 

细心观察,不带评判地记录:‌ 留意孩子在上述维度中的具体行为,避免先入为主地贴标签。

创造安全的沟通环境:‌ 定期进行轻松、非评判性的聊天。问开放式问题:“最近学校里有什么让你觉得开心/有压力的事吗?”“你觉得最难/最有意思的是什么?”

积极倾听,共情优先:‌ 当孩子表达困惑或困难时,先倾听、接纳他的情绪(“听起来你觉得很沮丧/害怕”),而不是急于给建议或否定他的感受(“这有什么好怕的”)。

与学校老师沟通:‌ 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社交情况和情绪状态,获得更全面的视角。

寻求专业帮助(如有需要):‌ 如果孩子的表现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学习或社交,且持续时间较长,或者伴随明显的情绪问题(如持续低落、焦虑、自伤倾向),应考虑咨询学校的心理老师或寻求专业儿童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