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答案

汇智心理 助力幸福

HUIZHI COUNSELING

家长如何克服分离焦虑,陪伴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呢?
来源: | 作者:汇智心理 | 发布时间: 2024-06-14 | 1232 次浏览 | 分享到:

前段时间,知名动画公司皮克斯出品了一则短片《包宝宝》,在家长圈中引发了热议。

片中,女主人在阴差阳错之下得到了一个包宝宝,她十分欢喜,小心翼翼地照顾着包宝宝,包宝宝也很依赖她,母子俩亲密无间。

然而,随着包宝宝的成长,他的独立意识逐渐显露。他关上了房间门,不想让妈妈听到自己和朋友的聊天内容,忙着和朋友玩耍而不是陪着妈妈,还找了漂亮女友谈起了恋爱,包宝宝显然是进入了青春期。接着,包宝宝决定携女友离开家,开始属于自己的生活。

可是,妈妈无法接受包宝宝的渐行渐远,怀着满心的纠结和委屈,她含着泪一口吞下了包宝宝……

《包宝宝》虽然是动画电影,却真实地再现了国内许多父母和孩子的关系。

在父母老去、孩子长大的十几年间,双方经历着由亲到疏的变化。尤其是在青春期,父母常被各种困扰所纠缠——孩子不听话了,会顶嘴了,总和自己对着干,叛逆了,做出格的事情了……想管管不住,不管又做不到,“分离焦虑”来势汹汹。

那么,什么是“分离焦虑”呢?家长若是想要理解这一点,首先就要理解青春期孩子发生的剧变。

这一剧变包含了身体和大脑两方面。

从身体上来说——青春期的孩子在3-4年间,体重平均增长18公斤,身高平均增长25厘米。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是孩子看家长的视角产生了变化。原先,孩子仰视着家长,家长的形象看起来特别高大,仿佛无所不能,依赖、信任之情油然而生。

平视以后孩子发现,原来家长没有想象中那么厉害。况且,家长的精力是在走下坡路的,孩子却在肾上腺分泌的激素作用下,拥有旺盛的精力,他们会觉得自己才是无所不能的。

从脑发育来说——人的一生,有两次大脑皮质性能的大幅度提升。第一次在2岁左右,脑细胞的每个神经元都有15000个突触,相当于成年人均值的2倍左右;第二次发生在青春期,不用的突触联结被修剪掉,有用的联结则被加强,正是额叶的不断修剪才促进了个体认知加工的成熟,使大脑的运转变得更为高效。

简单来说,青春期孩子的大脑处理性能远超家长。你可以理解为一台最优性能的Iphone和一台老式诺基亚3310之间的对比。

身体和大脑的双重变化给孩子带来了情绪、判断、行为目的和自我控制方面的改变,无怪家长感到青春期的孩子像脱缰野马一样难管。

孩子在一路狂奔,家长只能跟在孩子身后亦步亦趋。如此一来,家长难免会产生分离焦虑,眼看着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自己却追不上。这种焦虑一旦处理不当,就会演变成极端的控制欲,导致莽撞的相处,使孩子和家长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克服分离焦虑,陪伴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呢?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