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平稳度过青春期,最重要的就是“学会放手”。
青春期到来之前,亲子关系是不平等的。家长给予,孩子接受;家长命令,孩子执行。总体来说,孩子在前十年受到的训练可以概括成6个字:被疼爱,要听话。这就是孩子在以往学会的所有规则。
青春期一到来,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瞬间涌入了孩子的心灵,他们迫切希望去外面体验一下这个新世界,结交新世界里的新同类。从现在开始,孩子不但要面对父母,还要以自己的身份来平等地应对他人。
家长或许不知道,同龄人之间的沟通对孩子的意义非凡,孩子通过走出家庭,扩大交际圈,适应与他人相处的新规则。只有掌握了这一规则,孩子才能融入到外界环境中,全身心地体验生活,构筑自己的小世界。而这一切,都不是家长能给予的。
台湾作家龙应台的儿子安德烈,曾对她说:“妈妈,你跟我说话的语气和方式,还是把我当14岁的小孩看待,你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个21岁的成人。”
这句话,是多少青春期孩子的心声——
“妈妈,我已经长大了,你别把我当小孩了。”
很多时候家长不明白,自己明明给了孩子“足够的自由”,为什么孩子却觉得这不是TA想要的呢?
那是因为,家长往往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自己的“授权”,是“施与”,而不觉得那是孩子生来就有的权利。你要记得——你的孩子不是你的附庸,而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
面对青春期孩子,家长有三点能做的——
首先是理解。青春期孩子有时会做出一些让家长感到匪夷所思的举动,被家长发现后,甚至会用夸张的表演来掩饰。家长无需困扰或者追问,只需告诉孩子:“哦,原来是这样!”孩子想解释的时候,自然会解释。
理解之后是包容。作为家长,应当允许孩子有情绪表达,特别是负面情绪的表达。孩子之所以会在家长面前表现出生气、不满,究其根本还是出于信任——相信家长能接受自己的不愉快。
最后,家长唯有让自己的心态变得强大,才能帮助和指导孩子,丰富孩子的知识面,提升孩子的认知深度。如果家长自身都缺乏对负面情绪的管理能力,又该如何教会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
做到理解、包容、强大自我这三步的家长,会再度和孩子站到一起。尽管此时,你们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是“分离”的,但是,你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彼此的爱和尊重,而不是捆绑和逃离。
家长和孩子,从来都不该是放风筝的人和风筝之间的关系。
注:文中图片及部分内容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