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答案

汇智心理 助力幸福

HUIZHI COUNSELING

请确定究竟是“孩子需要”还是“你需要”!
来源: | 作者:汇智心理 | 发布时间: 2024-04-12 | 2137 次浏览 | 分享到:

图源网络,侵删

2.父母对孩子不同的认知造成父母不同的应对
当父母把孩子抱过去,也许就让孩子失去了一个通过实践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

人间不缺少爱,只是父母总是在错爱。这是一种缺乏确认的爱的臆断。
我们总是把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分享给心爱的人,却从未真正了解过他们需要的是什么,结果付出被大打折扣。

父母和孩子之间也是一样!问题本身不是问题,以为恐慌而没有机会解决的问题,才永远成为问题!

人生来就是王者,有成就自我和征服困难的本能。如果父母不了解这一点,就会把自己的世界观套用在孩子的身上,结果不但没有帮到孩子,反而用父母的爱折断了孩子的翅膀,压制了孩子的自由成长。
父母把「期望孩子做的」当成「孩子应该做的」或者是「孩子需要的」

图源网络,侵删

“妈妈辛苦了一天给你做的饭,你还不喜欢吃!”“我为你放弃了多少,你还不好好学习,只想出去玩!”
孩子可以为父母的期望而学习,也需要为自己的未来而学习,但是孩子也有玩耍和享受生活的权利。如果父母的付出必须要求孩子用放弃自我的自主权来回报,这好比我们为一个人做了很多好事,于是要求他用命来回报一样。
无意识当中,父母把爱变成了一种交易。父母的付出,似乎孩子一定要完全按照父母的意愿接受:不可以不喜欢父母做的饭,不可以学习的时间短于父母的要求。
父母需要把自己对孩子的理解以及期望,和孩子自身的真实状态和需要分开来看。两者并不对立,期望本身也没有错,因为期望的背后往往包含着很多的祝福、支持和正向的引导。但是如果两者分不清,把自己的期望变成孩子必须照搬的标准,其实就是在打着爱孩子旗号来满足自己!如果父母为了自己的期望而长期打压孩子的其他爱好,那么,这个期望就会成为孩子的反抗对象!

图源网络,侵删

孩子甚至会故意和父母对着干:

Ø 我就是不想吃!

Ø 你就是要我替你学习!我就是不学!

时间久了,孩子可能会不接受父母的关爱,或者接受了却并没有感谢。

好人不见得做好事。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和动机,如果结果和原意背驰而行,就要好好地审视一下我们的角度和方法了。

图源网络,侵删

3.过分关心会摧毁孩子自我的精神疆界使孩子的内在充满不安全感
随时监控的结果是摧毁孩子自我的精神疆界,让孩子变成一个和父母没有不同、在父母眼中绝对「听话」和「乖」的孩子。孩子在父母面前没有学会建立精神疆界,就不会和其他人建立精神疆界。
没有精神疆界的人他,他的内心就是跑马场,任由他人践踏或主宰,而不知道如何进行防卫。这会让孩子的内在充满不安全感,缺乏归属感。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