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
一位西方著名人士说,他小时候,妈妈买了一些苹果,兄弟两个都想吃最大的那个。
妈妈就笑着说:“你们来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2块,你俩一人一块各自负责修剪,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能得到它。”
结果,他赢了。由此懂得了一个道理:要想得到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这很公平,你想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代价。
故事二:
一个中国犯人说,小时侯,他的妈妈拿来几个苹果,大小不等。他一眼就看中了那个又红又大的,这时弟弟说了他想说的话,结果被妈妈骂了一 顿:“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听了妈妈的话,他灵机一动改口:“我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
结果,他受到了妈妈的奖励,给了他最大的苹果。从此以后,他学会了说谎,然后开始不择手段。
同样是分苹果,结果很不一样。
前者的母亲选择了让孩子用自己的双手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后者那位中国母亲,却让孩子用虚伪的表演来换取他心中想要的东西。
它们背后各自体现了文化价值观的选择:竞争与获得的理性文化,道德与虚伪的表演文化。
母亲总会遇到类似的两难处境,其实都是很好的教育机会。不过,如果没有把握好,则常常会因为过度或愚昧的母爱而误了子女一生。
以分苹果为例,妈妈应该怎样引导和处理事情呢?
一个有公平心和有智慧的妈妈,可以这样说:
“哥哥和弟弟都想要这个大苹果,妈妈也想要啊,而且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得到最好的。但是现在只有一个大苹果。如果谁独自分到了这个大苹果,其他人就得不到了。那么你们说该怎么办呢?”
把问题交给孩子们去探究,是一个谦虚和理智的策略。
以孩子们的聪明和实事求是的赤子之心来说,他们自会想出诸如公平比赛、用刀切开平分和轮流享有甚至抓阄决定等等可以共享的办法来解决。
这样的话,他们从小就会学会在竞争和合作中公平相处以及用实事求是的智慧来处理利益合理分配的道理。

图源网络,侵删
如果妈妈只是用了专权处分的方式,就会同时把虚伪和偏心、嫉妒和怨恨之坏心眼种植在孩子们的心底。
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对待天下的事情,也就这么一点出息了。
本文无意于说子女的教育只是母亲的责任,但不可不特别指出,人类有一些永恒的东西是无法超越自然的。蒙台梭利特别指出:
对儿童的心理分析有两个层次:
一个层次是儿童个人的天赋本能和他必须适应的环境条件之间的冲突,因为这些环境条件常常与他的基本欲望相冲突;
另一个需要探索的层次就是童年记忆的深处,在这一层次上,是儿童与他的母亲的冲突,更普遍的是儿童与成人的冲突。
她特别强调的是“儿童与他的母亲的冲突”,所以,对于女性来说,做一个恰到好处的“教育妈妈”,是天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