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被一些身边时有发生的那些事儿,让我们一阵阵揪心:
西安一名12岁女孩在家中跳楼去世,生前留下两封遗书,说自己“干什么都不行”;
广西南宁12岁男孩被父亲责备沉迷手机,次日从32层跳楼身亡;
河南一名考生考试中忽然起身,撕毁了另外两名同学的答题卡;
安徽13岁男孩投河自杀,在水中没有半点求生一直,一直大喊:别管我,别再管我……
这一切,都像是给家长们敲响的一声声警钟: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图源网络,侵删
作为父母,我们无时不刻都在关注孩子的健康,但身体健康容易操持,心理健康呢?很多家长都感到无能为力,尤其是正处于青春期孩子的家长。
但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严重早已成为事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障碍专家郑毅教授在其著作中指出:中国的中小学生有三分之一、大学生有四分之一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这个数字,超乎了很多人的想象。
但难题是:家长怎么判断什么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不良倾向?如果孩子有心理问题,又该如何干预?
的确,孩子的心理问题成因复杂,我们很难给出一个具体建议,但可以运用简单有效的方法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从而正确面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

注意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信号
信号一:厌学
孩子不爱上学,家长会本能地警醒,并会去找外部环境的问题:
学校的教学方式太过死板?
老师的行为不当?
孩子在学校遭受霸凌?
……
当然,这些都有可能是原因。
但如果孩子的表现和其他同学差别过大,那么家长就该警惕,是不是孩子的心理健康出了问题。
信号二:沉迷网络和游戏
现如今,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网络。
但如果孩子过于沉溺于虚拟世界,甚至放弃自己的前途学业、人际关系,那可能就不仅仅是管不住自己了,而是心理出现了问题。

图源网络,侵删
信号三:拖延
孩子如果仅仅偶尔出现拖延的情况,可能只是因为犯懒。
但如果一直拖延,事事拖延——管制引导都无效,那么家长该做的就不是如何“教育”,而应该用科学的办法着手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了。
信号四:不出门
青少年天性活泼,热爱户外活动,喜欢找各种乐子,如果长期不爱出门,做宅男宅女,那心理上很有可能是有问题的。
信号五:不与人交往
内向跟不与人交往是有区别的。内向的孩子虽然不爱主动表达,但是会通过眼神、身体语言等发出自己对人感兴趣的信号,他们不愿意成为人群中心,但挺喜欢待在小伙伴中间。
如果一个孩子不跟人交往,甚至连好朋友也越来越疏离,家长就要十分警惕了。

图源网络,侵删
信号六:厌恶老师
跟第一个信号类似,家长除了找老师的原因,还得找孩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