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没有看到真正的孩子。
复旦大学沈奕斐教授提出一个观察孩子的“透视镜”,就是在遇到难题的时候,根据下面的表格做记录。
其中孩子出现这种行为和情绪的可能原因有三项,就是为了避免我们主管判断而忽略真实情况,比如孩子和我们顶嘴,我们觉得是他叛逆脾气不好,可真实原因是什么呢,这样记录分析能让我们去除偏见,更理解孩子。

记录之后如何验证?
如果孩子年纪小就可以通过实践来判断,沈老师讲了自己孩子三四岁的时候不喜欢淋雨,尤其是洗头的时候大叫,她推测可能是1、水温太烫,2、不喜欢外婆洗,3、喜欢玩玩具一边洗。
但是验证下来这三个推断都不对,她再观察到,会不会是洗头时水进眼睛里不舒服,然后给孩子买了一顶淋浴帽,最终解决了不爱洗澡的难题。
大一些的孩子可以直接沟通,看自己的想法是否和他一致,这样尝试之后发现自己就不会再先入为主的去揣测孩子,同时也能看到自己在面对孩子时,产生了怎样的情绪,每一次记录和反思都会让我们更懂得如何与孩子相处。
用正向语言和孩子沟通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无论孩子在什么阶段都可以使用的沟通技巧。
1)用正向语言替代“不”语言
在小区里看到一个小孩子在跑,妈妈看着来来往往的车非常担心,“你别跑,别跑”。
孩子盯着电视、玩手机,我们说,别总看电视,别玩了。
孩子会怎么回应我们呢,当成耳旁风,其实这些句子都是命令式的,都是否定式的,当孩子听到这些的时候,会习惯把这类的不语言单独出来,说“不许跑”的时候接收到的指令是跑,这是一种无效的语言,我们可以尝试换一种方式。
用“慢慢走路”替代“别跑了”;
用“休息一下,做点其他事情”替代“别玩手机了”。
使用正面语言表达,是很好的沟通方式,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图源网络,侵删
洛阳青少年心理咨询青春期叛逆、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夫妻情感、婚姻问题、婆媳关系、产后抑郁等)
2)正面肯定句,“可以,一...就...”
当孩子告诉你她想要吃零食的时候,你心里想过一阵就吃午饭了,吃了零食会影响正餐,如果你说,不能吃,孩子可能会发脾气。
如果你说,可以,我们一起吃完午饭之后,再吃零食。
传递了两个信息,孩子可以吃,但是有一个条件,这样不容易让孩子叛逆,也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尊重自己的想法的。
其实这个语句可以用于各种场合,职场中想要拒绝时,又让人面子不受损,可以说:没问题,等你准备好了,我们可以这样做。

图源网络,侵删
3)“宝贝,可以帮我一个忙吗?”
送孩子上学要迟到了,孩子还在磨磨蹭蹭,百般催促、威胁都没有效果,或者你可以这样问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