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答案

汇智心理 助力幸福

HUIZHI COUNSELING

分析解读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动机-洛阳青少年心理咨询专业机构
来源: | 作者:汇智心理 | 发布时间: 2023-07-16 | 3466 次浏览 | 分享到:

什么是“叛逆”?“叛逆期”有哪些表现?

“叛逆”打上引号,是因为我非常不喜欢用这个词形容孩子。一说叛逆,我怎么就联想到电视剧里那些大逆不道、忤逆反叛的事儿?小小的孩子到底犯了什么错惹了什么祸,要背上“叛逆”的罪名?无非是他“不听话”,他的言行没有遵从大人的安排罢了。

心理学上认为,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有两个“叛逆期”:

第一个阶段是3岁左右

第二个阶段是青春期

相信以下的场景,是妈妈们都遇到过而且非常头疼的:

唱反调,你指东,孩子偏偏朝西;

你越是不让干的事,孩子偏要干;

孩子突然什么都要自己做,不允许你帮忙,谁帮跟谁急;

孩子不爱搭理人,不听劝不讲理,就认为他自己是对的;

绝大多数时候,孩子并非存心找茬,并非故意捣乱,他的“叛逆”往往源于一些发自内心的动机,就看我们家长有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去了解。

实例分析:解读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动机

1.独立宣言,我长大啦!我要自己做决定!

外出游玩之前,我们在家换衣服,整装待发。因为急着赶车,我匆忙给笑笑拿出一件衬衫,往他脖子上套。谁知笑笑忽然大哭起来:“我不要——我不要——”家人以为孩子故意耍赖:“怎么回事啊你?越赶时间越磨蹭?快穿上!”然而事与愿违,你越催,孩子越是抗拒,还一生气把衣服扔掉了。妈妈:“笑笑,告诉妈妈,你为什么哭?你想怎么样?”笑笑:“呜呜呜呜,我我我不要穿这件!”妈妈领着笑笑来到衣柜前:“那你自己说,你想穿哪件呢?”笑笑翻来翻去,随便拿出另外一件:“我要穿这个!”行,由孩子自己决定!笑笑很快就破涕为笑。

孩子是故意磨蹭、故意反抗、故意拒绝吗?倾听孩子的心声:他只是不想服从大人的安排,他想自己做决定!

【解读】叛逆的感觉真好,是一种长大了的兴奋,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不必再听从父母发号施令、指手划脚,不必再永远跟在大人身后,孩子因为可以自己做决定而得到充分的心理满足。这不是执拗,这是不是任性,而是孩子的独立宣言。

2.谁说我是小屁孩?你们大人能做的事,我也能做,哼,不信你们瞧瞧!

笑笑看见大人做饭之前切菜,觉得很有意思,也想玩菜刀。但是大人会说:“小孩子怎么能玩刀啊?会切到手的!千万不能动啊!”然而适得其反,你越是说不能动,孩子越想去动,哼,瞧不起小孩?

有一天笑笑居然趁人不备,偷偷溜进厨房,幸好被逮了个正着。阻止,有用吗?劝说,有用吗?

妈妈拿起刀:“笑笑你看啊,这个刀太尖了,一不小心就会割到手,太危险了,对不对?不如我给你另外一个刀,你来玩,好不好?”笑笑的注意力被转移了,很好奇:“哈哈,什么刀?”妈妈拿出一把生日蛋糕里搭配的切蛋糕的塑料小刀:“你看!”笑笑乐了:“切蛋糕?”再拿出一些西红柿:“来,今天这些菜都归你切了!”笑笑哇地一下张大嘴,很兴奋:“啊?都归我切了?”妈妈:“是啊,一会我们要用你切的西红柿做汤哦!”笑笑点点头:“行!”然后很认真地开始干活。切好后,再拿出一些豆芽:“笑笑,你能帮我们摘豆芽吗?”笑笑信心十足:“能,没问题!”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