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忌妒
3.多疑
具有多疑心理的人,往往先在主观上设定他人对自己不满,然后在生活中寻找证据。带着以邻为壑的心理,必然把无中生有的事实强加于人,甚至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这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据的一种盲目想象。
4.自卑
个体自卑感的形成主要是社会环境长期影响的结果。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理解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即缺乏自信。
5.干涉,6.羞怯,7.敌视

十四、人际交往模式
1.我不好——你好
表现:自卑,甚至社交恐惧
根源:童年的无助感,长大后放弃自我或顺从他人,喜欢以努力的方式去赢得他人的赞赏。
2.我不好——你也不好
表现:不喜欢自己也不喜欢别人,看不起自己也看不起别人,常放弃自我、陷入绝境,极端孤独和退缩。
3.我好——你不好
表现: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推卸责任,固执己见,唯我独尊。
4.我好——你也好
表现:相信他人,接纳自己和他人,正视现实,努力改变,善于发现自己和他人优点与长处,积极、乐观、进取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成熟、健康的人际交往心理模式。
十五、进食障碍
厌食:缺乏被他人接受的结果,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让空虚感消失,是一种精神自我满足的表现。一类是神经性厌食:过度禁欲主义,拒绝一切物质和肉体需求,以贞洁和灵性为目标,对生活有极大的欲望。而是要靠厌食来根除自我认知的贪婪和禁欲,不可能找到快乐的平衡。要诚实面对自己,接受自己的贪婪。习惯性厌食是因为各种原因在节食。时间长了,形成习惯性条件反射,对食物失去兴趣。
暴食:多为不被身边人关心或感觉被冷落的表现。你可以用食物来满足自己,来填补成功后内心的空虚或孤独,也可以是另一种形式的满足对爱的渴望,这种渴望会在生理上再现为对甜食和美食的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