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会给关系和家庭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变化
除了未成年人和监护人/父母关注的问题之外,对咨询过程中发生的一些状况需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如果监护人/父母参与协同咨询,自身能得到一定成长,感受到的冲击可能相对小一些,如果监护人/父母没有协同做咨询,孩子因为咨询而带来的成长与变化对监护人/父母,家庭,关系的冲突相对而言会让监护人/父母感到更强烈;
一个家庭是一个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就像一部相互咬合得很密切的齿轮,其中一个齿轮的轴距发生了变化会带来对整个系统的冲击,孩子在成长,监护人/父母跟不上孩子的脚步,还用以前的模式方式和孩子相处,自然会继续引发矛盾冲突。譬如孩子要求父母尊重自己,要求平等在一些家庭中可能会让监护人/父母觉得自己的权威被冒犯;对自己负责的风险,尝试当中可能发生的失误,试错,坚持维护边界让监护人/父母觉得疏离和失控等等……
监护人/父母需要对这些有所准备,在冲突与矛盾中慢慢体会爱,尊重,自由与规则的平衡。
09
孩子不愿意做咨询怎么办?
孩子不愿意做咨询的原因很多,有可能出于对心理咨询的偏见,对自己状态的羞耻,对监护人/父母老师的对抗,对假想中权威(咨询师)的排斥等等,监护人/父母可以适当地给孩子看一些关于心理咨询方面的介绍和文章,循序渐进地让孩子对此有所了解,往往在这里可能会遇到一个老问题:
监护人/父母可能并不善于,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
其实吧,我们每走一步都会发现和感受到监护人/父母常常到了这个时候才感觉寸步难行,过去用的手段方式都不管用了,没用办法再用监护人/父母的权威来解决问题,要从高高在上的位置上下来,学习如何做父母。
这时候不要着急,不要强行安排和说服孩子,孩子此时不愿意走的路,监护人/父母可以先行,监护人/父母来做咨询,并且监护人/父母自己成长,往往会效果更好——因为你可以成为孩子随身的“咨询师”。 孩子的感受是非常敏锐的,当监护人/父母投之以桃时,会发现孩子报之以李,这种爱的回馈真是非常令人感动的。
监护人/父母的这种行为本身也会触动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