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别人如何看待自己,我更关心自己过得如何——想要自由地生活。

图源网络,侵删
05.做真正的自己,让自己过得更好,并不是让你任性自私,旁若无人地任意横行,而是要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
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由谁来承担?”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的产生都是因为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
前文说“我们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那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
当别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想法时也不可以发怒,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事实可能相反,很多人都会“双标”,所以各种问题和争吵就出现了。
朋友赖赖和母亲关系紧张,放假也不愿意回家,就是因为母亲整日逼她相亲找男朋友,她不想将就,而母亲总会横加指责,甚至对她进行各种贬低。世上的父母总是说“为你好”之类的话,但是,父母的行为有时候很明显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面子和虚荣,又或者支配欲。
如果父母能明白婚姻是儿女自己的课题,不但自己会少很多烦恼,家庭矛盾也会少很多。
放下别人的课题,烦恼轻轻飞走。
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有句话说得好,“你对我的注解,并不能构成万分之一的我,却是一览无余的你。”拥有被讨厌的勇气,便永远能在别人的误读里,活出自己的气象万千。
人的一生,最终都是需要自己支持自己活下去,都是需要千山万水地找到自己,都是需要按自己的方式走到渴望的光景。
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急流勇退,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愿我们都不失去这自由的勇气。

图源网络,侵删
06.你属于“讨好型人格”吗?
不同的心理学家对“讨好型人格”的特征有不同的表述。如果你并不确定自己是否属于“讨好型人格”,可以通过下面这个更为综合的测试来对照自己:
① 假装同意他人的观点。
② 感觉为他人的情绪状态负有责任。
③ 经常道歉。
④ 经常对自己的日程安排有很重的负担感。
⑤ 很难拒绝别人的要求。
⑥ 在别人对你感到生气时,你感到难以忍受,并往往会选择让步。
⑦ 会因担心让别人不舒服而选择随大流,甚至会为了取悦别人而故意丑化自己。
⑧ 定期需要获得他人或周围环境的赞美,以此才能确认自我价值。
⑨ 一般情况下,你尽力避免所有冲突。
⑩ 难以承认自己的感情受到了伤害,习惯性隐藏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

图源网络,侵删
你可以根据这个小测试,大致判定自己是否属于“讨好型人格”,以及“讨好型人格”的程度。对照这些测试维度,我们可以发现,“讨好型人格”的核心特质,即是过度关注他人(或周遭环境的需求),而忽视自己的感受。
注:文中图片及部分内容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