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刷到一个让人很惊诧的新闻:
儿童精神科医生林红,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说:
开学一个多月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儿童精神科就已人满为患。
图源网络,侵删
其实,早在开学前几天,儿科专家们就念叨说:我们就要忙得不可开交了。开学两周后,门诊果然变得非常忙碌,家长们拖着各种心理问题的孩子来求诊。等到开学一个月后,儿童病房进入住院高峰期,有时一床难求。
这不是一时的现象,中科院心理就曾发布过一组数据:
图源网络,侵删
小学阶段:抑郁检出率为10%—13%; 初中阶段:抑郁检出率为25%—30%; 高中阶段:抑郁检出率约38%。
这样的现象,这样的数据,让人不得不深思:
为什么近几年,那么多孩子的精神会被压垮呢?
通过女孩小黎的故事,或许你能从中找到答案。
图源网络,侵删
01.小黎来自上海的一个中产家庭。
她因抑郁症休学在家,服药半年后被家长逼着上学,去学校第二天就爬上窗台想自杀。
被问起“对这个世界没有一些留恋吗?”
她脱口而出“没有”。
生活中,她除了学习,其他一切都被家长冠以“不务正业”。
从二年级开始,她就被告知:“要在课外多学一点,不然小升初就考不到好初中,然后考不到好高中、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你这辈子就完了……”
整个小学阶段她不敢怠慢,努力让自己保持前几名。
升入初中后,为了不被同学甩在后面,她经常熬夜学习到两三点,睡眠不超过4小时。
因睡眠不足,她注意力慢慢不集中了,成绩开始下滑,这导致她越发焦虑,于是晚上熬夜更晚,如此恶性循环。
她最终患上了焦虑症和抑郁症,严重时,一提笔就会呕吐,幻想自己能就此死去。
休学在家的日子里,她梦到成绩不好的学生被扔到尸体堆里,自己差点就被扔进去了。
她曾计划死前一周写日记,她打心底里觉得:“如果我死了,他们都有责任,他们每个人都逼过我。”
小黎的悲剧其实是很多中产家庭的缩影:孩子像是被上紧了发条,每分每秒都在被意义化、价值化。
孩子因此赢在起跑线上吗?
并没有。
中产父母努力鸡娃,可最终并没有把他们送进清华北大,而是精神科。
就如北大教授刘擎说的:内卷是要付出代价的。
焦虑式养娃、盲目式抢跑,最终消耗的是孩子的能量与活力。
中产父母鸡娃靠两个字,一个是“砸”,一个是“刷”。 砸钱,砸学区房,砸补习班,砸出去的钱成了压在孩子身上的五指山。 刷级,琴棋书画各种考级考证,最后刷出一个失去灵性的孩子。
这些中产阶级家长鸡娃的套路,该换条道走了。
图源网络,侵删
02.复旦大学哲学院教授王德峰也曾对自己的儿子寄予厚望。 他也跟所有中产的父母一样,为孩子规划最好的人生,读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期盼着儿子能跟他一样考上复旦大学。
可是高考成绩出来的那一天,他却被告知: 儿子的成绩,别说上复旦,差一点就上不了大学了。
王德峰心灰意冷,不得不接受了这个现实。
令人意外的是,当王德峰不再执着儿子的成绩,选择顺其自然时,儿子竟然爱上了学习,还考上了全球顶尖院校——伦敦商学院。
王德峰教授感叹:莫非命也。
但我却觉得,这是他误打误撞地找到了教育孩子最正确的道路。
外力强压下的拔苗助长,只能逞一时之胜。
由内而外破壳而出的力量,才能支撑孩子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图源网络,侵删
03.儿童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在《园丁与木匠》一书中,将家长分为“园丁”和“木匠”两类。
木匠式的父母,会严格要求孩子在每一寸每一分上都精准无误。
园丁式的父母,则会创造一个适合生长的环境,顺应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个性。
后者教育出的孩子,人生往往有更多可能性,活得更加璀璨。
知乎上有个热门问题:让孩子优秀,就只有“鸡娃”一条路吗?
图源网络,侵删
@弦歌缓缓在“鸡娃重灾区”的海淀当高中老师,她的回答获得了高赞。 她曾经有个学生,父母小时候就发现了孩子对历史小故事特别感兴趣。
父母俩虽说都是高知,但对于历史方面的知识却很匮乏。
为了孩子的兴趣能得到充分发展,夫妻俩开始读史书,并将里面的事件和情节,改编成易懂有趣味的故事。
上小学后,他们开始带着孩子逛各种博物馆和历史景点,边逛边用笔记下孩子感兴趣的展品。
回家后,再根据笔记查资料,最后转化成孩子能听得懂的语言。
在大多数的同龄孩子上着各种课外班的时候,这个孩子已经跟着父母,浸泡在自己的兴趣领域中。
就像他自己在作文中写的那样:
爸妈讲的每一个故事,每一次解说,都让我觉得这个世界太有意思了。
图源网络,侵删
在高考时,孩子最后考上了心之向往的名校历史系。
正如作家陈丹青所说的那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把人的创作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
教育从来不是随波逐流,而是因人而异的私人定制。
父母要当引领者,非持鞭者,看见孩子的热爱,让他择其所爱。
放弃无用的焦虑,保持松弛感,帮助孩子在人生地图上找到最适合的路。
图源网络,侵删
04.画家蔡志忠曾一度被认为是不负责任的爸爸。
但事实证明,他是一位有智慧、很清醒的爸爸。
女儿上小学的第一天,他把女儿带到教室,问女儿:
Copyright 2022 - 2027 版权所有洛阳汇智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2002887号
洛阳心理咨询位于泉舜购物广场东泉舜186,洛阳心理咨询咨询师拥有二十年以上经验,通过交流向心理咨询者进行述说、询问与商讨,共同讨论解决心理问题(洛阳青少年心理咨询、婚姻家庭)。洛阳青少年心理咨询助力恢复心理平衡、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