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好端端的聊天 ,怎么最后都以吵架收场?
暴力的沟通,只会催生暴力。
生活中真的有很多类似的,聊着聊着就火大的情况。
想起有次过年回家,有工作需要处理,就拿着手机跟同事沟通。
长辈看到之后,立即皱着眉头说:“你怎么又玩手机?天天这样子,手机就这么好玩?”
我当时就觉得很委屈。这是在加班啊,而且我也只看了一次手机,就不能理解一下我吗?
她说:“眼都要瞎了还玩手机,哪来的那么多借口。你要多干点正事,好好工作才对。”
我想,这怎么还上纲上线,没完没了呢?差点就要吵起来了。
问题究竟发生在哪里呢?
是他们使用了攻击性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关心和爱。
妻子想要和丈夫一起吃饭,希望他不要饿着,一开口就是责怪:“你每次都这样说,却不行动”。
长辈的认知里,工作就是埋头伏案,手机代表了娱乐和游戏,而且还伤害眼睛,所以才会说出那样的话。
但这些带有主观攻击性的话语,却会无意中带来非常深的伤害。
你要是反驳他们,他们还会很迷茫:我说的话怎么了?没毛病啊?为你好才会这样说你的。
结果为了避免争吵,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忍气吞声,憋到关系里产生了无形的裂痕。
暴力沟通真的是关系中最大的杀手。来源:525心理网
02.最常见的暴力沟通模式有哪几种?
1、贬低打击:“不是我说你,你也太......”
这种模式,最常见于关系亲密的人之间。
《向往的生活》里,宋丹丹和巴图就是这样。
大家要吃饭了,宋丹丹吐槽巴图:“你怎么吃这么多?你就不该吃。”转头就跟其他成员们说,给我儿子找点活干吧,他太胖了。
巴图听了,无奈地笑说:“什么叫给你的儿子找点活干。”
大家早起忙活,宋丹丹吐槽巴图说:“啥都没干,你怎么这么笨呢?我生了一个废物。”
巴图很无奈地摊手说:“你说我还能干嘛?”
接着低着头走到了镜头的另一边,什么也不说了。
这时候 Henry 过来说做了早餐,大家一起出去吃粥,宋丹丹是这么夸他的:“我能换个儿子吗?跟民政局说一下我换个儿子。”
巴图也没说啥,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转身走回屋里,静静地掀起门帘进去了。
可能是觉得之前怼巴图太多了,聊天的时候,她提到巴图脚发炎了。
巴图说:“小时候就这样,你别管了。”
但宋丹丹说,该不会是你自己啃出来的吧,还让他给大家表演下小时候怎么啃脚。
可是巴图已经 27 岁了啊,不要面子的吗。
其实,宋丹丹真的不是不关心他。巴图给她做早餐,她心里也挺高兴的,就是说不出口。
刀子嘴豆腐心,是很多中国式家庭的相处模式。
但这种沟通,会带来伤害。
听到话的人觉得“我这么努力还会被批评,是不是我没有存在的价值呀?”
谁想听否定的话啊,肯定是希望别人夸自己的。
可是缺失的边界感,让很多亲密关系里的人以为 “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只要出发点是为你好,就可以肆意打压你。
这类句子往往给人的暗示就是“你不行,你不对”,长期在打击和贬低中成长的人,有时候明知道不是自己的错,也常常都会陷入强烈的自我否定之中。
每个人都会批评,不理解他们为什么一件简单的小事都做不好。
但很少有人去想,恰恰是因为他们没把事情做好,才最需要鼓励。
2、甩锅辩解:“我不是那个意思,你怎么老钻牛角尖。”
另一种常见的暴力沟通模式,是被动型攻击。
这种模式,常见于两方关系不太均衡的时候。比较弱势的一方受到攻击,会感觉到愤怒,但他不一定会选择表达,只会脸上笑嘻嘻,心里 mmp。
举个例子,妻子让丈夫去洗碗,他要么忘了,要么洗不干净,要么找很多借口推脱。
这时候妻子就生气了,觉得他没把自己的话放心上,但丈夫无奈“我真的不是那个意思啊,用得着这么大惊小怪吗?”,就能摆出无辜的样子来逃避责任。
他的道歉非常真诚,但是行动却十分诚实。一边说着自己不是那个意思,先平息住你的怒火,一边在行为上又不做改变,演技不够好,让你一眼就看穿,特别招人烦。
被动攻击,有时候是一种人际策略,甚至会融入到一个人的性格里面。你不太容易立即意识到他出现了这种情况,更难找到理由去反击,就算说他们,也像一拳打在棉花上。
与此类似的,是回避型沟通。
无论是打击贬低还是甩锅辩解,都建立在你们之间有交流的情况下。最麻烦的是,他直接来一句 “算了,不想解释”拒绝沟通。
毕竟,他们真的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做,反而显得你一直在无理取闹。
但逃避也好,隐忍的愤怒也好,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威胁攻击:“你是不是想气死我?”
很多人特别接受不了的一点是,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讲情绪。
你说,我真的很伤心,我觉得这件事不应该是这样的。
他说,你别烦了,你是不是想气死我?
你看,这对话还能怎么继续?
萨提亚沟通模式中,有一种“指责型沟通”。有些人会通过指责别人,攻击别人,来证明自己没错。
前段时间,有一位网友,因为买了灰黑色的床单,被妈妈连续发微信骂了几个屏幕。
“你是希望我早点升天是不是?”
“我做错了什么,你要这样子惩罚我。”
责备,挑剔,命令,反对,攻击...... 这种沟通模式,会让听话的一方觉得十分不舒服。
Copyright 2022 - 2027 版权所有洛阳汇智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2002887号
洛阳心理咨询位于泉舜购物广场东泉舜186,洛阳心理咨询咨询师拥有二十年以上经验,通过交流向心理咨询者进行述说、询问与商讨,共同讨论解决心理问题(洛阳青少年心理咨询、婚姻家庭)。洛阳青少年心理咨询助力恢复心理平衡、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