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答案

汇智心理 助力幸福

HUIZHI COUNSELING

胡鑫宇失踪事件引发的反思: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一座被我们忽视已久的冰山,不能再继续沉默了!
来源: | 作者:汇智心理 | 发布时间: 2023-02-04 | 4416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等待了100多天后,2月2日上午,江西警方召开发布会,通报了上饶市铅山县致远中学学生胡某宇失踪事件的最新情况。

警方在今天的发布会上通报:胡某宇系自缢死亡,录音笔中音频表达自杀意愿。他在录音中说,自己曾想跳楼。「但真的站到这里,反倒有点紧张。不为什么,只是觉得没有意义」。

    这场悲剧,让大家唏嘘不已,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再一次出现在大众面前,引人深思。所有的细节都令人心痛。

    因为自杀是有求救信号的。

    因为自杀的人并不是想要结束生命,而是想要结束痛苦。

    学习成绩、人际交往、厌世感和负面情绪……构成了攫住一个年轻心灵的网。但专业心理工作者也常被教导,勿将自杀简单归因。

    因为自杀并不仅是「个人行为」,也是「社会问题」——是教育和支持系统缺失的问题。

    在「胡鑫宇」事件之外,每年全球有近 46000 名青少年结束自己的生命。相当于每 11 分钟,就有 1 名青少年死于自杀;

   自杀,是 15-19 岁青少年死亡的第四大原因(仅次于道路伤害、结核病和人际暴力)。其中,对于 15-19 岁女孩而言,自杀是第三大死亡原因;

    如果身边的人有自杀迹象,我可以做什么?

    1)倾听、看见痛苦,让 ta 说出自己的感受

    调查显示,大多数人觉得,只要有人分享自己的感觉、有人支持自己,就可以让自己度过心理危机。

    不是否认、不是说教,不是指责,而仅仅是「不一定懂,但我与你在一起」的感觉。

    2)直接问:你是否在考虑自杀?

  世卫关于自杀的研究显示,让自杀最终发生的关键原因之一是:对自杀和寻求帮助的耻感(以及心理健康不良、获得医疗服务方面的障碍、容易获得自杀工具、不负责任的媒体报道和社交传播)。

直接问,相当于告诉 ta:自杀是一个可以谈论的话题。可以谈,才拥有了干预的可能。

    3)寻求专业机构援助

      对于有自杀计划的人,请务必联系学校、工作单位、家人 24 小时看护。寻找专业的心理帮助,医院或者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对于已经在自杀边缘(开始实施计划)的人,联系家人(家人是最有可能知道线索的人)、联系公安局或者医院。请专门做危机干预的人来做干预,再日后进行转诊和心理帮助;

    只是有自杀念头的人(其实很多人都曾经、或者正在有自杀的想法),建议 ta 寻找专业的心理帮助。可以去医院的抑郁门诊,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报告》还指出,心理健康是一个连续状态,可能包括幸福的时刻和痛苦的时刻。我们都可能发现自己处在这一连续过程中的不同状态。

「心理健康」,意味着心理韧性。韧性,即应对逆境的能力。

    「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心理健康意味着能在家人的关爱和支持下成长,会向家人倾诉生活中的快乐和烦恼。意味着,能够和朋友谈天说笑,在朋友沮丧的时候提供支持,也会在自己伤心难过的时候向朋友求助。一个心理健康的年轻人,生活中拥有目标,并有信心接受和面对挑战。对于父母而言,心理健康意味着他们能够为孩子的情绪健康和福祉提供支持,帮助孩子形成情感纽带和依恋关系。」

    ▷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儿童状况》,2021 年

    据估算, 在 10-19 岁的青少年中,有超过 13% 的人患有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精神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4.6 万,涵盖的是「自杀身亡」的青少年。曾有过「自杀企图」的孩子,则可能是这个数字的 20 倍之多。

    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真实惨剧。

  洛阳心理咨询专业机构(青春期叛逆、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夫妻情感、婚姻问题、婆媳关系、产后抑郁等)

    关于自杀的 6 个误解和事实

    对于青少年自杀事件,人们总是在第一时间责怪死者:「不爱惜生命」「不能承受一点挫折」「想惩罚父母到头来惩罚了自己」;

    另一种不恰当的做法,是美化自杀、暗示自杀是正确的:「你好勇敢,做了我不敢做的事」「他像一颗美好的星星,去天堂解脱痛苦」。

    世卫组织曾总结了 6 种对自杀最常见的误解:

    1.「自杀的人是求死,没必要管」☑️事实:自杀,常常并不是为了终结生命,而是为了终结痛苦。企图自杀的人,往往处于生与死的矛盾中。

    2.「那些四处宣扬要自杀的人,不过是耍嘴皮子。真想自杀,才不会告诉你」☑️事实:谈论自杀,可能是在寻求帮助或支持。他们可能正在经历焦虑、抑郁和绝望,并「万念俱灰」地认为自己再也没有其他选择。

热门文章及问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