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因此,有心理学家认为,在“假性亲密关系”中,我们处于一种“情感禁闭”的状态,即双方不自觉地达成了协议——共同保持情感上的麻木。这种禁闭的状态,看起来双方是在一起,但却拒绝进行深刻的情感联结,在实质上却是一种分离。
以情侣关系为例:
有的人虽然口上说着爱你,并对你进行着无可挑剔的关心,但实际上他或她对于了解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毫无兴趣,你们的亲密,每一步关系的进展,好像只是在进行着角色扮演。两者无法分开,但永远警惕着不进入对方的内心。
“假性亲密关系”有多种形式:
*有时候可能一方的行为取决于另一方的需要(索取方为主导);
*有时候一方接受什么取决于另一方给予什么(付出方为主导);
*有时候一方负责表演而另一方负责赞赏(表象上的完美情侣)。
*但无论哪一种,关系中的双方都是平等地被束缚着,他们自愿被束缚去感受到“世界是安全的”。
04
因此,某种意义上,“假性亲密”比显性的暴力或出轨更伤人,因为表演亲密是无法指责的。如果你很不幸地遇到一个长期习惯假性亲密模式的伴侣,你必定会有强烈的无力感,而且还会很困惑:为什么这个人会这样?
有研究显示,“假性亲密”是习得型的行为模式。
有些人的原生父母本身就是“假性亲密关系”的示范,他们从不自主、自发地互相表达爱意,从不冲突,相敬如宾,整个家永远处在一种僵死而和谐的状态中。在这种程序化的、缺乏活力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很容易会缺乏“激情(passion)”,并认为亲密关系、婚姻、爱就是这样一种程序式的互动。
斯腾博格的“爱情三元素理论”(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提出真正健康的爱是由“激情(passion)”“承诺(commitment)”“亲密(intimacy)”组成,这三者都应是发自内心的需求。
“激情”显然不是程序化的,而它又是构建“亲密”的必需。这就是为什么“假性亲密关系”与真正的爱的道路是背道而驰的。
洛阳青少年心理咨询(厌学逃学、网瘾手机游戏、考试焦虑、人际关系、青春期叛逆早恋、情绪失控发脾气等)
05
这种表面上“安全”的关系会使人长期深陷其中、不易分离,但如果不加修复会带来严重问题。就像心脏过于有节律地跳动,反而是严重心脏病甚至死亡的前兆一样(健康心脏的跳动反而不是那么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