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答案

汇智心理 助力幸福

HUIZHI COUNSELING

孩子的回避型自律主要表现有哪些?
来源: | 作者:汇智心理 | 发布时间: 2025-09-12 | 54 次浏览 | 分享到:

 

避免参与任何有输赢、有排名的活动(比赛、竞选等)。

即使参加,也倾向于选择明显低于自己能力水平的挑战,或提前表达“我只是玩玩,没想赢”。

行为本质:‌ 通过避免竞争情境来彻底规避失败的可能性和随之而来的羞耻感。

 

5.“自主选择任务”的回避:‌

 

当被给予自由选择任务的机会时(如选作文题、选研究主题),反而感到恐慌和无措,宁愿等待分配一个明确的任务。

行为本质:‌ 害怕承担自主选择带来的责任和潜在的失败风险。

 

6.将失败归因于不可控因素或努力不足(而非能力):

 

遭遇挫折或未达预期时,倾向于归因于“运气不好”、“题目太偏”、“时间不够”(不可控因素),或者“我昨晚没复习好”、“我还能更努力”(努力不足)。

回避归因于能力:‌ 极力避免承认自己能力不足,因为这可能导致自我价值感受到根本性打击。

行为本质:‌ 保护自尊免受根本性伤害,并为未来的回避行为提供理由(如果我更努力/运气好/时间够,就能成功)。

 

总结来说,识别“回避型自律”的关键在于观察孩子的行为背后的驱动力:‌

 

真自律:‌ 目标是成长、掌握、追求内在价值或目标。面对挑战有适度的焦虑,但能克服并行动。能接受合理范围内的失败和反馈。

回避型自律:‌ 核心目标是‌安全‌——避免失败、批评、不适。其主要精力用于构筑防御工事(严格遵守已知规则、极度追求不出错、远离挑战),而非真正投入到成长性的挑战中。其“自律”行为是防御恐惧的手段,最终会限制其潜力的发展和面对真实世界的能力。

洛阳青少年心理咨询 洛阳青少年心理疏导专业机构 

如果你的孩子经常表现出上述特征,尤其是在面对新挑战时总是退缩,即使表面“听话懂事”,也建议你关注其背后的情绪压力。‌理解孩子回避背后的恐惧,比指责他们的退缩更重要。‌ 孩子需要的是知道失败了也不会失去你的爱与认可,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勇敢尝试新事物。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失败”的环境,让他们明白错误是成长必经之路,这才是打破回避循环的关键。孩子的每一次小小尝试,都值得被看见和肯定。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