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答案

汇智心理 助力幸福

HUIZHI COUNSELING

父母理解和接纳孩子的边界
来源: | 作者:汇智心理 | 发布时间: 2025-07-01 | 130 次浏览 | 分享到:

父母对孩子的理解和接纳是亲子关系的核心基石,但并非没有边界。合理的边界既能给孩子安全感与归属感,又能保护孩子的独立性和健康成长。这个边界并非一条僵硬的直线,而是随着孩子成长阶段、具体情境、事件性质而动态变化的‌弹性过渡带‌。

 

以下是一些关键考量维度和具体边界建议:

 

一、 核心原则:区分“情感接纳”与“行为允许”

无条件的情感接纳:

边界:‌ ‌没有边界。‌ 父母应始终努力去理解并接纳孩子的‌情绪、感受、想法、本性特质(如内向/外向)、内在需求和渴望‌。让孩子感受到“无论你怎么样(高兴、难过、生气、害怕、成功、失败),你都是我的孩子,我都爱你”。

例如:‌ 孩子考试失利很沮丧,接纳ta的沮丧情绪,表达理解:“我看得出你很难过,没考好确实让人失望。” 而不是否定情绪:“有什么好难过的,下次考好就行了!”

有条件的行为允许/引导:‌

边界:‌ ‌清晰且有弹性。‌ 理解和接纳孩子的动机和诉求,不等于无条件允许其所有行为。行为需要受到社会规范、安全底线、道德伦理、家庭规则和成长需求的约束与引导。

例如:‌ 孩子因为生气想打人。接纳ta的愤怒情绪:“我知道你非常生气,他那样做确实让人恼火。” 但坚定阻止打人行为:“但我们不能打人,打人会伤害别人。我们可以用其他方式表达你的愤怒,比如大声说出来或者先离开冷静一下。”

二、 关键动态边界地带

 

安全与健康(刚性边界):

 

边界:‌ ‌零容忍。‌ 这是最刚性、最清晰的边界。

内容:‌ 涉及人身安全(如玩火、在危险地方玩耍、接触危险物品)、身体健康(如拒绝必要的医疗、严重自残、吸毒、酗酒、严重饮食失调)、生命安全的行为。

父母角色:‌ ‌必须干预、阻止、设定绝对禁令。‌ 理解和接纳孩子背后的原因(如好奇、压力、逃避痛苦),但行为坚决制止。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道德与法律(刚性边界):

 

边界:‌ ‌基本零容忍。‌

内容:‌ 偷窃、撒谎成性(尤其涉及原则性问题)、欺凌、破坏公物、严重违法等行为。

父母角色:‌ ‌必须明确是非,坚决反对,进行教育、引导甚至惩戒。‌ 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如渴望关注、同伴压力、价值观偏差),但必须让孩子明白行为的错误性质和后果。协助孩子改正错误,承担后果。

 

社会责任与基本规则(中度边界):

 

边界:‌ ‌相对清晰,需要解释和坚持。‌

内容:‌ 遵守学校纪律、完成基本学业任务(达到基本要求)、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尊重他人(基本礼貌)、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家庭共同约定的核心规则(如作息时间、电子设备使用基本限制)。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