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答案

汇智心理 助力幸福

HUIZHI COUNSELING

家长如何警惕孩子厌学情绪“合理化”?
来源: | 作者:汇智心理 | 发布时间: 2025-03-09 | 222 次浏览 | 分享到:

孩子将厌学情绪“合理化”,往往表现为用看似合理的借口(如“学习没用”“老师针对我”“作业太多不合理”)来掩盖内心的抵触或逃避心理。父母需要敏锐识别这些信号,并采取科学引导,避免孩子陷入消极循环。以下是一些具体建议:

 

‌一、识别“合理化”背后的真实信号‌

 

‌观察行为异常,而非单纯听理由‌

 

‌逃避行为‌:频繁拖延作业、谎称身体不适请假、上课走神但游戏专注。

‌情绪波动‌:提到学习就烦躁、抵触谈论学校话题、对成绩下降表现无所谓。

‌合理化话术‌:用“读书不如当网红”“学霸都是书呆子”等极端言论掩饰挫败感。

 

‌区分“合理困难”与“消极逃避”‌

 

‌合理困难‌:孩子因知识点薄弱、师生矛盾等具体问题而焦虑,愿意讨论解决方案。

‌消极逃避‌:孩子反复强调外部原因(如“老师教得差”),却拒绝尝试补课、沟通等实际改善措施。

二、破解“合理化”的沟通策略‌

 

‌避免否定式回应,引发孩子防御‌

 

‌错误示范‌:

“你就是懒!”“别人都能学,就你事多!”(加剧对立,让孩子更坚持自己的借口)

‌正确回应‌:

“你说作业太多,是觉得重复练习没用,还是时间安排不过来?”(具体化问题,引导理性分析)

 

‌用“共情+追问细节”拆解借口‌

 

例:孩子说“数学学了根本用不到!”

→ 共情:“确实,很多公式日常生活用不上,你觉得学数学是为了什么?”

→ 追问:“如果考试不考数学,你会更愿意学其他科目吗?”(挖掘深层动机:是否因畏难而否定学科价值?)

 

‌引入第三方视角,打破认知偏差‌

 

和孩子一起采访不同职业的亲友,了解“学习”在实际工作中的价值,用真实案例拓宽认知,而非空洞说教。

‌洛阳青少年心理咨询 洛阳心理咨询专业机构 洛阳青少年心理疏导

三、从根源改善学习动力‌

 

‌降低短期目标,积累“胜任感”‌

 

例:孩子因成绩差而厌学,可将“提高20分”拆解为“每天弄懂1道错题”,完成后及时肯定其努力。

 

‌关联兴趣与学习内容‌

 

爱玩游戏:引导研究游戏设计背后的数学、编程知识;

喜欢动漫:鼓励用日语学习代替英语,或分析动漫中的历史文化元素。

 

‌调整家庭氛围,减少隐性压力‌

 

避免“恐吓式教育”:“考不上大学就去扫大街!”(加剧焦虑)

改为分享自身经历:“爸爸以前也觉得物理难,后来发现用思维导图整理公式就容易多了。”(传递克服困难的经验)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