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父母,我们也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允许子女说“不”。我们现在的子女教育大多是“听话教育”,很多时候,要求孩子“听话”就是在压抑他们的情绪,容易导致孩子出现很多心理问题。
向他人表达
如果不方便向当事人表达,可以采用向他人表达的方式。比如我们在单位受到领导的批评,很委屈、愤怒,但又不能向领导说出来,这时候就可以找家人、朋友诉说出来。
从心理学角度讲,如果把痛苦告诉你的朋友,你的痛苦就能减少一半。如果你家人、朋友里面没有这样的倾诉对象怎么办?那就可以去找心理治疗师。心理治疗起效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治疗师帮助来访者表达了压抑的情绪。

向环境表达
最常用的向环境表达的方式是运动、呐喊等方法。当心情不好时,做一些运动,出点汗,会让人感到畅快淋漓、身心轻松。
“喊山”“喊海”等方式,都可以释放内心压抑的情绪。有些地方有“宣泄室”,可以在里面尽情踢打喊叫,也是不错的向环境表达情绪的方式。
向自我表达
向自我表达就是自己看到自己的情绪,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觉知情绪的过程。觉知本身,就是一种情绪的表达。觉知力提高以后,可以随时随刻看到自己的情绪。
如果在情绪刚开始起来的时候就能觉察,情绪就不会继续恶化,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不怕情起,就怕觉迟”。
觉察太迟钝,容易导致更严重的情绪爆发。一滴水,任何人都可以挡得住,当一滴水变成一江水,人就挡不住了,情绪的洪水就会蔓延成灾。

不住
不住就是不执着。觉知到情绪以后,不要执着在情绪上面不放,就好比看着一条河里的水一样,河水来了它又流走了。
我们的情绪也是这样,没有一个情绪能够一直存在,它就像河水一样流过来又流走了。如果它流不走,那最主要的原因是你和情绪较劲。
对于情绪,可以采取“八字方针”——“不迎、不随、不拒、不抗”让它“流”走。意思是:情绪来的时候,不迎接它;情绪走的时候,不跟随它;不拒绝情绪来;情绪来了也不和它抗争。
破执
破执,就是破除思维的执着。我们会坚持一些不合理的思维规则、信条等,并把它们当成“真理”信奉。
估计想起很多自己的事,挫折,去之前,还和我说,一直没想到要照顾父母照顾我,我说做什么,只是陪着我,没有责任。
举个例子,假设你一个人在家里待着,突然家里的门“咣当”响了一声。这是事件A。这个事件会导致你什么样的反应呢?
起决定作用的是你如何看这个响声,也就是你的想法B在起作用。

如果你的想法B是有小偷进家里了,那么你的结果C可能是害怕、紧张;
如果你的想法B是认为风吹动了门才导致响声,那么你的 结果C可能并没有情绪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