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便车效应(坐享其成)
是指在利益群体内,某个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团内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这个人个人承担,这就是搭便车效应。

图源网络,侵删
案例:懒人村里住着很多人家,门口的马路常年失修,一到下雨泥泞不堪,但是大家都不愿自己掏钱去修,刚买新车回村的阿信实在不堪忍受,自己一人把路给修了,于是,整个村子都有了整洁的路走,村里啥也没贡献的那些懒人们顺利“搭便车了”。
这个名词来源于大家都明白的道理:有些人总想着坐别人的便车,省钱又省力。
搭便车效应的原理很简单:当我们参与一项共同活动时,个体倾向于减少自己的投入,寄希望于他人的努力能够弥补自己不愿努力的部分。这样一来,一部分人的付出会超过正常水平,而另一部分人则沾光、搭便车,即使不付出什么,也能分享劳动果实。

图源网络,侵删
让我们通过几个实际的案例来更好地理解搭便车效应:
1、室友共同整理房间:当室友们约定一起整理房间时,通常会有人愿意主动参与,清扫地面、整理书桌等。然而也会有搭便车者,只是坐在一边看着别人努力工作,却不为任何人提供帮助。比如说共同卫生是个共公的空间,有些室友会积极清洁公共区域,整理厨房、打扫客厅,但也许有一两个室友永远不参与,甚至从不洗自己使用过的餐具。
2、群组项目合作:在工作场所或学校中,小组项目通常需要每位成员共同努力,分担工作任务。然而,总是有一些人将自己的工作轻松放过,并依赖于其他人为整个团队付出努力而不劳而获。

图源网络,侵删
3、公共车站的捐款箱:想象有一个公共车站的捐款箱,人们可以为改善车站环境进行自愿捐款。不幸的是,仅靠少数人的慷慨捐款是不够的,因为大多数人倾向于享受改善的环境,却希望其他人来支付代价。
4、群体抗议活动中的示威者:在抗议活动中,仅有少数人冒着生命危险,以争取权益和社会公正。其他人可能兴高采烈地赞扬并声援,但并没有亲自参与,只是站在一边看戏,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生活当中,像上面的情形其实有很多,我们也不一一来举例说明。

图源网络,侵删
尽管搭便车效应似乎存在不公平,让一些人不劳而获,但它也有一些好处存在。
首先,搭便车者可能在某些活动中起到一定的观察和学习作用,为他们提供了机会提升自己的技能。其次,大多数人不愿承担全部负担,而是希望分摊责任,避免过度劳累。
然而,过度的“搭便车”现象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一小部分人的过度依赖使得负责任的人们感到不公平,同时也减少了集体合作的动力。其次,如果搭便车者过多,负责付出的人可能会感到厌倦,不再乐于为他人提供帮助。最后,如果没有公平的奖惩机制,搭便车者可能会逐渐成为社会的习惯,进一步加剧社会不公和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