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答案

汇智心理 助力幸福

HUIZHI COUNSELING

成年人最顶级的自律,就是克制与人争论对错的欲望
来源: | 作者:汇智心理 | 发布时间: 2023-08-28 | 2745 次浏览 | 分享到:

强纳森却反过来质问戴维:“你前几天打电话时,说话声音不也是很大吗?”

周围的员工屏住呼吸,预感办公室里即将爆发一场激烈的争吵。

但片刻沉默后,只听戴维诚恳地说:

“如果我当时说话声音太大,我向你道歉,以后你发现我这么做时,也请随时指出。但你今天打电话确实太响了,这与其他人无关。”

后来在一次产品研讨会上,有人提出为每位客户定制专属新闻。

所有人都觉得这个提议异想天开,戴维却认为“试一试总是无妨”。

两年后,由算法自动编排新闻的Google News上线,成为谷歌最成功的项目之一。

在十多年的职场生涯里,戴维接受一切批评,也欢迎任何想法。

正因如此,他帮助谷歌连续4年获得“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的称号。

查理·芒格说,成功者的目标,不是让别人相信自己是对的,而是弄明白谁是对的。

人与人之间的参差,无非就是有人守着一份偏执,把路越走越窄;

有人则以丰富立体的三观,容纳世界的多元,接受观点的多维。

一笑而过,远比剑拔弩张有胸怀;平心静气,远比反唇相讥显格局。



作家吴军曾在演讲时,提到自己的一位朋友。

这位朋友刚下海做生意时,曾为十块钱与大排档老板激烈争执。

后来他成为上市公司的老板,在餐厅吃饭时被服务员误会“没有付钱”。

他没有为自己辩驳,反而立刻再付一次钱,然后匆匆离去。

他向吴军解释:“并非我不在乎钱了,而是对以前的我而言,十块钱可能就是半天的收入,对现在的我而言,用在争辩上的时间,足够我赚好几顿饭钱了。”

一粒石子落入井中,激起波纹阵阵,落入海中,则不见一丝波澜。

一个人格局大了,很多事情也就变得不值一驳。

图源网络,侵删

哈佛大学教授茱莉亚·达尔从小热爱辩论。

渐渐地,她练就了能让所有人语塞的辩论术,曾经亲密的朋友却一个个疏远。

茱莉亚开始意识到,比赛中辩驳是为了获胜,生活中辩驳则往往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无力。

为了执勤安排和室友争吵,是因为自己没有租单间的经济条件;

试图说服老师修改课程评分,是因为自己没能取得更理想的成绩。

……

图源网络,侵删

想通这点后,茱莉亚将所有心思投入事业,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从高中辩论队队长,到世界学校制辩论赛冠军,随着发展的平台不断进阶,茱莉亚发现不顺心的人与事越来越少。

她在TED演讲时说:

“我们唯一能达成一致的事,就是无法在任何事上达成一致。

但我们可以通过自身成长,使得无法达成一致的事情,变得微不足道。

真正的高手,不在言语上争高低,只在行动上见高下。

遇事不辩,并非示弱,恰恰是将有限的精力,用来深耕自己,提升自己。

看过一段话,深有感触: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