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1-14岁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
耶鲁大学对此做了40多年的研究,相信会帮助你,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

一篇建议所有家长收藏的精华好文,集合了1-14岁孩子的“心理成长密码”。
耶鲁大学格赛尔儿童发展研究所跟踪孩子们40多年,调研1-14岁儿童的生理、心理需要、行为的变化与发展。
这些精华成果,能够帮助咱们做爸妈的真正了解自家的孩子: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以及,如何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幸福的孩子。

其实,我们也许并不真正了解自家的孩子。很多父母都会在孩子各个成长阶段,有这样和那样的疑惑和担忧:
为什么不如以前听话了?为什么不如以前活泼了?为什么开始说谎话了?为什么学习成绩变差了?为什么不爱和我沟通了?为什么不爱理人了?为什么一天只顾着打游戏?.......
这些孩子成长中的无数个“为什么”,我们经常搞不懂。
这篇文章,相信可以帮助父母们,从现在开始,真正的“读懂”孩子,知道孩子各个时期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内在需求变化,以及行为变化。
用理解和爱,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孩子!
1岁到2岁半
“和顺期”与“执拗期”
我们总说:孩子3岁以前是很重要的。虽然孩子长大之后,很少会记得3岁以内的事。
但是事实表明,3岁以内的经历,即使孩子不记得,但也会对孩子一生,有巨大的影响。
大约在1岁半到2岁半,孩子会反复地穿梭于“和顺期”与“执拗期”之间。因为孩子这时候成长迅速,这些周期也相对短一些。
这个时候的孩子,多给予陪伴与关注,孩子的安全感就会得到满足,为未来的性格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岁孩子
“不”字当头,打滚撒赖
一意孤行,占有欲强,自私霸道
其实,孩子的这些行为都只是因为:孩子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意愿、意图。但他们不懂得表达,甚至他们自己也不甚明白他们自己的意图。
对待这么小的小宝宝,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导、绕道为主。
安全第一,不要告诉孩子不许玩不许碰。父母需要把该锁起来的锁起来,该扣好盖子的扣好盖子。
摸索孩子的生活规律,在孩子陷入可能导致坏情绪的陷阱之前,采取恰当措施,比如让孩子吃饱、睡觉、带到其他地方玩等。
把孩子的很多“坏行为”,理解成孩子探索、学习的求知行为。
比如你教孩子搭积木,他却偏要推倒你的成品,不肯跟你学。这时,你应该把他的行为理解为:他现在对积木倒塌时的现象更感兴趣,他在琢磨推与倒之间的关系。

3岁孩子
友善平静,充满安全感
易于接受,也乐于分享
3岁孩子友善平静,比较有安全感,易于接受,也乐于分享。
在3岁的时候,他一向强硬的拒绝态度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分享或者依赖,但他也能体会到自己的成长和能力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