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答案

汇智心理 助力幸福

HUIZHI COUNSELING

家长如何与不上学的孩子沟通?
来源: | 作者:汇智心理 | 发布时间: 2025-03-02 | 501 次浏览 | 分享到:


当孩子出现“不上学”的情况时,家长可能会感到焦虑甚至愤怒,但此时更需要冷静、耐心地沟通,避免对抗。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沟通技巧和应对方向参考:

 

‌一、沟通前的准备‌

 

‌稳定自身情绪‌

先调整自己的焦虑或失望情绪,避免带着负面情绪沟通。孩子拒绝上学往往是某种深层问题的表现(如压力、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需要家长以理解的态度去探寻根源。

 

‌观察与倾听‌

注意孩子日常的行为变化:是否失眠、食欲不振、情绪低落?这些可能是焦虑或抑郁的信号。不要急于质问,而是通过观察和旁敲侧击了解原因。

‌二、有效沟通的核心原则‌

 

‌放下评判,表达关心‌

 

❌ 错误示范:

“为什么别人都能上学,就你不行?”

“你就是懒/不听话!”

✅ 正确方式:

“最近看你状态不太好,能和我说说发生了什么吗?”

“无论你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陪着你一起想办法。”

 

‌倾听比说教更重要‌

 

允许孩子表达情绪(即使听起来像借口),不要打断或反驳。

用简单的回应鼓励孩子继续说,比如:“嗯,我明白”“然后呢?”

重点不是“说服孩子上学”,而是“了解他遇到了什么障碍”。

 

‌避免威胁或过度施压‌

威胁(如没收手机、断零花钱)可能让孩子更逆反,甚至彻底封闭自己。可以温和地表达担忧,但不要用“不上学人生就毁了”这类绝对化语言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

 

‌三、针对不同原因的分步引导‌

 

孩子拒绝上学的原因可能复杂多样,需对症沟通:

 

‌学业压力过大‌

 

帮助拆分任务:

“你觉得哪门课最难?我们可以一起看看怎么解决。”

调整期望值:

“成绩不是唯一目标,你的健康和快乐更重要。”

 

‌人际关系问题(如被欺凌、孤立)‌

 

共情支持:

“被同学嘲笑一定很难受,这不是你的错。”

提供解决方案:

联系学校老师了解情况,必要时寻求心理老师或社工介入。

 

‌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

 

承认痛苦的真实性:

“我知道你现在很累,这不是装出来的。”

寻求专业帮助:

带孩子看心理咨询师,同时强调“求助是勇敢的表现”。

 

‌缺乏动力或目标感‌

 

探索兴趣:

“如果暂时不想上学,你希望尝试其他事情吗?比如学技能、做义工?”

建立短期计划:

“我们可以先试一周,每天去学校半天,慢慢适应。”

‌四、长期支持策略‌

 

‌逐步恢复节奏‌

不要期待孩子立刻重返校园,可与学校协商阶段性方案(如先参加社团活动、缩短在校时间)。

 

‌重建安全感与信任‌

通过家庭活动(散步、做饭)增加轻松互动,让孩子感受到“无论怎样,家都是安全的港湾”。

 洛阳青少年心理咨询 洛阳心理咨询专业机构 洛阳青少年心理疏导


‌寻求外部资源支持‌

 

与学校老师、心理咨询师保持沟通,制定个性化方案。

加入家长支持团体,分享经验,减少孤立感。

‌五、特别提醒‌

‌警惕“摆烂”背后的求救信号‌:长期拒绝上学的孩子往往内心充满无助,家长的态度会成为他们能否走出困境的关键。

‌避免过度补偿‌:不要因愧疚而溺爱,需在接纳与规则之间找到平衡(如协商作息时间、分担家务)。

‌给自己和孩子时间‌:恢复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更久,耐心等待比强迫更有效。

 

最终目标不是“让孩子立刻回到学校”,而是帮助他重建对生活的掌控感和信心。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时,才更可能主动迈出改变的一步。


热门文章及问答
更多